南投埔里雖是個不靠海的小鎮,卻渾身散發莫名的魅力,吸引國際人士移居。上週六(20)暨大特別邀請日籍人士菅大志、今井修出席埔里貿易風書旅舉辦的「當我們遇見埔里日本人」活動,用飲食和咖啡,見證臺日雙方緊密情誼。
菅大志是北海道大學農學博士,隨臺籍太太移居埔里,他在暨大管理學院童靜瑩老師主辦的活動中,從北海道大學3位20世紀對臺灣農業影響相當大的校友新渡戶稻造(糖業)、磯永吉(蓬萊米)、新井耕吉郎(日月潭紅茶)談起,介紹日治時期埔里演習林(今中興大學實驗林)種植40多株咖啡樹的起始。
菅大志介紹埔里咖啡
菅大志表示,早在日治時期1896年,日本撫墾署在台灣中南部展開咖啡試種計畫,而埔里是當中海拔位置最高的種植區。後來,臺灣從1902年正式開始栽種咖啡,當時殖產局局長新渡戶稻造許可恆春設立熱帶植物植育場,並獎勵全臺種植,埔里咖啡也在那時獲得更進一步發展。
菅大志與學生互動
移居埔里後,菅博士延續校友的精神,在埔里用早期的咖啡樹種育苗,以生態多樣性的保育精神種出自然健康的埔里咖啡,並用演習林紀念杯來分享埔里在地的咖啡風味。
今日的埔里搖身一變,成為台灣精品咖啡的產地。日月星舞咖啡民宿莊主沈詠為講師在暨大管理學院邀請下也參與活動,分享921地震後,南投縣國姓、埔里鎮以及魚池鄉投入生產臺灣精品咖啡的歷程,並介紹市場受歡迎的品種,如黃波旁、藝妓,帶領大家思考何謂「精品咖啡」。
沈詠為沿用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定義,說明精品咖啡是從咖啡種植、生豆經銷、烘豆品質、咖啡師以及消費者5個構面所組成,所以消費者的理解與支持,攸關精品咖啡市場良窳。目前台灣的精品咖啡在種植烘培都有良好成果,但價格略顯昂貴,如何讓消費市場理解臺灣精品咖啡的價值是產業目前的一大課題。
沈詠為介紹精品咖啡
選擇移居埔里的今井修是日本慶應大學企管碩士,他發現,臺日飲食文化雖然相近,仍略有差異,以日本庶民飲食味噌為例,日本味噌湯味道較為濃厚,且日本各地的味噌種類、湯底、湯內食材和風味也多有不同。
今井修又以日本飯糰為例,三角形飯糰是日本媽媽為孩子和丈夫準備學校遠足、運動會和外地工作的主食。「把它製成三角形,是因為如此一來無論從哪一角咬下,都能立刻吃到裡面的食材」,並一一指導同學們捏飯糰。
今井修一一指導飯糰捏法
暨大承接教育部計畫已邁入第4年,今年強調國際鏈結面向,活動僅開放報名1天內即額滿,暨大資工系老師陳履恒、觀餐系吳淑玲老師,特地來和學生跨域共學,甚至埔里日本人會會員也前來參與,增添埔里多元文化活潑能量。
結束後全體合照
2021/02/21
暨大高教深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