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愛喝咖啡,但烘焙產製前去除的咖啡鮮果果皮卻成影響環境衛生的農業廢棄物,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研究團隊竟將果皮當原料,並研發出不帶苦味,甚至風味甜美且略帶白甘蔗香的咖啡果茶,讓「果皮變黃金」。
暨大指出,台灣咖啡市場大,帶動咖啡種植,目前全台咖啡栽種面積約1200公頃,其中南投國姓鄉重達181公頃,是國內最大咖啡產地,也是國內唯一有認證機制的咖啡產地,為協助地方,產業該校近年也因此投入咖啡產製銷理論與實務。
其中,透過暨大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水沙連產學攜手共學—地方產業與鄉村旅遊鏈結發展計畫」,深入咖啡品種、田間管理、後製加工、咖啡烘焙、品質鑑定等領域,更以廢棄果皮開發商品,解決農廢問題,並盼帶動地方經濟。
觀光休閒與餐旅管理學系特聘教授鄭健雄說,咖啡鮮果收成後,無論後續工法是水洗、蜜處理或日曬豆均要先去除果皮及果肉,再進行後製發酵、烘焙等程序製成是市面上販售的咖啡豆,但期間去除的生果皮卻成了影響環境衛生的農廢物。
而咖啡生果結構中果皮(含果肉)佔4成,多成為農產廢棄物,少部分農民會用於堆肥,但絕大部分果皮卻變成影響環境衛生的汙染源,他為此率團隊著手研究,以沒有施用農藥、化學肥料的咖啡果皮為原料,併提煉萃取製成咖啡果茶。
他表示,其團隊研製而成的咖啡果茶咖啡因含量僅為普通咖啡的12%至25%,更富含抗氧化成分,還沒有咖啡苦味,口感接近略帶甜感的茶葉,散發淡淡白甘蔗果香,成享受咖啡風味的下午茶飲品,成功讓「果皮變黃金」。
2021/04/04 聯合新聞網 |